跳轉到

「編成」補遺—傳輸代號K

如果有一天,國軍那個連隊順利的傳出了一份傳輸代號K,或是國軍讓傳輸代號K從綠皮書—國軍人事資訊系統線上傳輸作業手冊消失,那麼那一天,相信也是國軍開始改頭換面的那一天。

當然,我們並不瞭解什麼是傳輸代號K,甚至相信許多長久以來都在從事國軍人事資訊者或許也都不瞭解傳輸代號K,就算傳輸代號K長久以來存在於綠皮書中,出現在紅皮書—國軍人事作業彙編當中,但是在人事作業的實務上,我們都不曾看過、遇過傳輸代號K,我們甚至未曾想像過傳輸代號K。

傳輸代號K屬於國軍的人勤業務—勳獎處分—的範疇,代表降級處分。在陸海空軍懲罰法中,士官有管訓、降級、記過、罰薪、悔過、罰勤與申誡七種,士兵除了與士官相同的前七條外,另有禁閉、罰站和禁足,也就是,降級是一套針對士官兵的處分方式,以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為限。

而降級處分得以由上尉以上主官行之,上尉主官通常是連長、隊長,加上處分對象是士官與士兵,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降級是一項特別針對基層連隊管教設計的處分方式,而士官與士兵受降級處分時,須以傳輸代號K對總部人事主檔進行人勤線上傳輸。

但是我們馬上便遇到了問題,那就是—降級並不等於降階,二兵一兵上兵、下士中士上士所指的是階級,在陸海空軍懲罰法的相關規定中有提到,降級要降的級並不是指階級,而是俸級,是我們說這位連長是上尉一級、這位營長是中校四級的俸級,是某位軍士官擔任某一軍階的年資(上尉一級就是當上尉當了一年,中校四級就是當中校當了四年),並以一級為限。降級的對象是士官與士兵,士兵只有階級,沒有俸級,士官在中士以上也才有俸級的差別。姑且不論士兵並沒有俸級,那要怎麼對士兵實施降級處分的問題,義務役士官與士兵最高的階級只有到下士,那麼我們可以推論,降級,是一套連級主官對志願役士官的處分方式。

就這一點來看,如果有一天,某個連隊順利傳出了傳輸代號K,某位連長順利的做出了降級處分,那麼必定是國軍改頭換面的那一天。因為這代表著,在國軍基層連隊中—特別是陸軍—必定有著一定數量的—相信以志願役為主的—中士以上士官,多到連長想要去處分他們其中之一,而不是像現在,志願役士官在基層連隊中寥寥可數。

如果有著一定數量的志願役士官,那麼基層連隊中的各項文書、裝備補保業務,也便是由志願役士官擔任,而不會因為義務役的役期交接問題,讓新任的文書業務士接下一屁股爛帳,在心灰意冷退伍時又留下一屁股爛帳。國軍要量小、要質精,在各種基層業務實際上多半由義務役擔任的情形下,同時又縮短義務役役期,試問,這樣如何質精?

國軍現行的各項文書裝備業務所採用的作業方式,仰仗的不是透過資訊科技或是其他有效的工具,仰仗的完全是人力。完全這種採用人力的作業方式的原因或許是那句口號—「勤儉建軍」,但如果非要採用這種完全仰仗人力的作業方式,那麼也便應該維持一筆對業務嫻熟的人力,也就是充實基層的志願役士官。

比方說,國軍參一作業中的兵籍資料管理,需要填寫姓名轉換成的四角號碼姓名檢索碼,這個四角號碼檢索碼的用途是,當許多兵籍資料袋按照這個檢索碼排列時,可以方便熟悉四角號碼的兵籍資料管理人員只要知道姓名,就可以找到特定的兵籍資料袋或小兵卡,我在防衛部資料室就看到雇員熟練的以這個方式檢索兵資。但是這種作業方式同時也在基層營連使用,不就代表說,應該要由一批特別受過四角號碼訓練的人員,擔任參一文書?在我國教育多半沒有四角號碼訓練這一環的情形下,那麼參一文書是不是應該由軍中長期訓練、有經驗的志願役士官擔任?

而以現在的情況,在基層營連士官兵的兵籍資料袋多半以梯數排列,因為對基層參一來說,梯數比其他都來得重要。只要記住梯數,就等於記住了要幫該員辦理晉升、退伍的時間,同時梯數也是基層部隊中「制度」的根本。這麼一來,四角號碼姓名檢索碼也就變得毫無意義。部隊中甚至為了大部分參一文書不懂四角號碼,還有一支可以將姓名轉換成四角號碼的程式,記得國防管理學院某個人事教官的網頁上即可下載,方便參一文書填註這個失去意義的檢索碼。—但其實這是可以改變的啊!為什麼非要用大多數人不熟悉的四角號碼作為檢索方式呢?可以改用筆畫檢索啊!也可以改成用注音符號檢索啊!

離題了。而在缺乏熟悉軍中基層業務的志願役士官,讓一梯又一梯、一群又一群的義務役官兵在沒有接受過良好業務訓練的情況下,在往往粗糙的交接過程中,除了衛哨、公差勤務外為了業務奔走,這究竟是勤儉建軍呢、還是剝削建軍?如果有了足夠的基層志願役士官,義務役官兵也或許能夠投入在操課訓練當中,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我不知道有除了新訓單位外那個部隊能夠照表操課,甚至新訓中的新兵往往也必須在裝檢時擔任公差而不是在訓練,而照表操課,其實是士兵的最大幸福。

我們另外又會遇上的問題是,降級不但是人勤業務的一部份,不但要發出一份人勤令,辦理一筆人勤線上傳輸,還株連到其他的業務運作,也就是人事業務的人職異動部分。人職異動指的是一個人的單位、職缺、階級、俸級的變動,最常遇到的是任職、調職、晉升、退伍等狀況,而人職業務往往比人勤業務繁重,是因為人職業務還會牽連到了薪餉的發放。

光是發出一份降級人勤令,傳出一份傳輸代號K,只代表處分對象的勳獎處分紀錄上面多了一筆資料,不代表被處分對象就已經被降了一級,必須還要另外發出一份人職令,使用人職傳輸代號KBV透過線上傳輸異動他的俸級,之後再交由單位行政,拿著這一份人職令辦餉,才算是真的完成了降級處分。

我們可以想像某位連長要做出降級處分時所會遇到的實際狀況。人勤令、人職令可以由連級參一文書搞定,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進行線上傳輸,便必定要透過營級參一以及人事官,而在人事官這一關就可能會把這筆降級處分退了回去,為什麼?因為這是在增加人事官的麻煩,因為下級的連隊沒事做出這樣的處分,於是增加了一筆辦起來沒有任何好處的業務量。人事官與連長可能是同樣階級的尉級軍官,可是人事官掌理下級各連的內部管理督導,若是覺得煩了,可能便因此帶著督導三聯單,衝進連長房間,在督導單上寫上一筆「某某連長某月某日沒有折棉被」,然後提報到營長那邊…。

就算通過了人事官這關,這份處分還必須繼續往上送,送到旅級、軍團級或防衛部級的線傳官以及慣稱為小人官的士官兵業務人事官(大人官則是指軍官人事官),行政辦餉的時候,這份處分也必須通過財勤處的財務官這關,不用說,這都是在增加各處組參謀的麻煩。而我相信在這幾關這份處分一定都會被退回來,不但是因為麻煩,更重要的是,因為降級處分長久以來在部隊實務中從來不曾見有人做過,既然沒有人做過,便不會有誰有勇氣去開先例。當然,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不見得就一定不會去做,可是這又不是上級交辦的,是下級呈上來的。

可以想見的,是今天那個連對做出降級處分,使用了傳輸代號K,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整個參謀、幕僚、文書以及業務構成的龐大科層中一關又一關、一層又一層、一次又一次的砍劈,下級絕對無法承受的那種砍劈。連、營、聯兵旅、軍團防衛部的分層業務執掌,在先天上,就已經否決了陸海空軍懲罰法中,賦予基層主官的處分權力。

所以,如果有一天,某個連隊順利傳出了傳輸代號K,某位連長順利的做出了降級處分,那麼必定是國軍改頭換面的那一天。因為這代表著,整個公文機器的運作改變了,或是這樣龐大的科層消失了,或是國軍的作業方式改變了,國軍終於可以在某位連長要使用陸海空軍懲罰法所賦予他的處分權力時,搬開了橫在他面前的業務障礙。可能是國軍終於研發出一套功能完善的數位年籍冊,以及架設了可以連貫各基層營連的網路設施,基層在螢幕前便可以順利完成原本繁瑣的人事異動,或是其他種種可能…總之,國軍便真的改變了。

再不然,便是國軍當中,真的出現了一位會堅持、捍衛陸海空軍懲罰法賦予基層處分權力的主官幹部,在面對這一重又一重的關卡時,願意披荊斬棘逐一衝破,成為足以稱道的英雄,而這樣的英雄又能夠繼續存活在國軍當中。而若是有這樣的幹部,那麼相信國軍也便改變了,真的改變了。

如果國軍始終無法發出一份傳輸代號K,那麼我也期待傳輸代號K會有徹底消失的一天。我期待國軍能夠修正陸海空軍懲罰法暨相關規定,修正人勤作業規定以及綠皮書,檢討、承認降級處分在現行的國軍體制中是多麼的不可行,簡化國軍諸多龐雜規定中,其實根本不必要的部份。

那麼,國軍也是改變了。國軍也到了真正改頭換面的一天。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夠看到那一天。